認識 以色列
《以色列》八百萬個總理、十二個政黨 -大吼 大叫 大團結
《全文原載自天下雜誌,更多以色列深度報導請見天下雜誌549期 (6/11出刊
《逆境找解答》小國大志氣
以色列人是矛盾的總和。要水沒水、要石油沒石油,四周強敵環伺,國會議員還一天到晚吵個沒完,但竟吵出更富強的國力。他們固守信仰與傳統,卻靠著創新創業,成為全球舞台上最閃耀的星。
去過以色列的人,很難忘記,在機場經歷的安檢震撼。「誰替你整理行李的」、「有誰碰過你的相機」、「你同事知道你要去以色列嗎」,正經回答這些看似無厘頭的問題,隨便一個旅客,起碼要花上十分鐘。
有著典型猶太鷹鉤鼻的安全官,表情嚴厲但說話客氣。要求打開行李箱,一件一件翻動搜查;用高科技儀器仔細掃描還不夠,必要的話,要求脫光衣服。
甚至,國家規定機場主管每隔幾個月輪調(怕被買通);規定安檢人員檢查完畢後,必須搭同班飛機離開(怕他放水)。
以色列,一個把國家放在絕對優先、把安全看得比禮貌重要的國家。
和以色列人接觸,明顯感受到他們的「偏執」,生活自在安逸,內心卻有強烈不安全感。
儘管猶太人掌握了全球錢脈;儘管以色列是全球第四大軍事國,打遍阿拉伯國家無敵手;他們依然相信,世界對他們有敵意,阿拉伯人要消滅他們。他們強,還要更強。
國家優先 其餘免談
「我們如果不夠強,不能保護自己,會再次發生大屠殺悲劇,」負責訓練以色列國防軍的麥蒙上校(Chai Maimon)直言。台以商會理事長、永光化工董事長陳建信,過去五年,幾乎每年都要到以色列參訪。
「猶太人只要講到國家,本來很多意見的,最後都口徑一致,槍口對外,」陳建信觀察,一次次戰爭洗禮,淬鍊以色列人的國家意識,和強烈的生存鬥志。
不安全感激發以色列人的企圖心與志氣。
以色列建國六十六年,有十二個人拿諾貝爾獎;打了十幾次大小戰爭,每一場都贏。
以色列面積只有美國加州的五%,台灣的六○%,卻是高科技界的「A咖」,矽谷、納斯達克都少不了它。以色列人自比仙人掌果(tsabar),外表堅硬多刺,打開後,果肉又甜又軟。
「很多人說以色列人很pushy(不客氣),其實,我們是急著做更多事,」
以研究鳥類聞名全球的特拉維夫大學教授勒杉(Yossi Leshem)解釋。他住在耶路撒冷,每天不到六點就到特拉維夫研究室,手上同時進行好幾個研究計劃。搭他的車,需要勇氣。他開了一輛貼滿禽鳥照片的油電混合車,上了六號高速公路,一手抓方向盤,一手往後座撈早餐。想到什麼,又抓起車窗下的記事板寫東西,同時還能打電話給助理討論研究進度。
到以色列採訪,每一家新創公司都很積極,急著想在一小時之內,讓你知道 - 他們在做的,是很特別、別人沒想過、能解決世界問題的產品。
「他們相信,自己是在做『大事』,」一位常到以國出差的台灣商人說,以色列人很有志氣,認為自己有世界使命,「要為列國準備糧草」。
以色列總統裴瑞茲(Shimon Peres)在頒備受推崇的沃爾夫獎(Wolf Prize)給中研院院長翁啟惠時,不忘向台下的眾科學家呼籲,要多研究世界的問題,尤其是糧食。
民間智庫Reut創辦人格林斯坦(Gidi Grinstein),引用一句希伯來文「Tikkun Olam(修補世界)」說明,猶太人是上帝選民,「我們對全世界有責任。」
資源再不夠,他們心中仍以「世界」為基本規模。
地下室創新瞄準全世界
格林斯坦的辦公大樓地下室,只有半個教室大,雖然開著冷氣,還是又悶又熱。一台像黑色烤箱的3D列印機,正在打印一個金屬模型;六、七個人圍著桌子,有的拿錘子敲東西,有的拿著模型用希伯來文討論。
這個開放實驗室,是社會企業,正在進行新實驗。「我們想把這種學習模型,推廣到全世界,」Reut執行長凱達(Roy Keidar)人高馬大,從前是律師,替以色列政府打官司。
羅伊說,以色列人只要看到一個新趨勢,就會成立一個機構,做基礎研究、解決問題、開發應用,最後推到全球。
羅伊在這裡做的,是免費教大多數不了解、也接觸不到3D列印機的社區民眾,如何利用它來創造、創業。這個模式,將來要推廣到以色列其他社區和全世界。
走向世界,需要創新。創新,來自不滿足。
六十七歲的立夫曼從空軍工程師退休之後,就在這裡當志工,幫大家修機器,教大家基礎工程設計原理。
「以色列需要持續創造,才能保護自己,」立夫曼說,在以色列,像他這樣樂意無條件把專業傳給下一代的猶太人,到處都是,「每個猶太人都對彼此有責任。」喜歡分享、不容易滿足,是猶太人不斷前進的動力。
裴瑞茲就說過,猶太人最大的傳統是不滿足,對科學來說,這是好事;但對政治來說,卻像是渙散了這個小國的「志氣」。以色列是少數多黨政治的內閣制民主國家,大大小小加起來三十四個政黨。
駐以色列代表處一等秘書楊芷宜已經到任三年,她觀察,以色列人常常為了選舉,組成新政黨,目前國會第二大黨,就是去年大選才臨時成立。好處是,新政黨較能掌握社會當下最關心的議題。
耶路撒冷西區山丘,繞過花園,看到一尊五公尺高、青銅打造的猶太教燈台,這是以色列國會地標。兩層樓高的國會,走進去,空空蕩蕩,得往下走三、四層,才能走到議事堂、議員辦公室。
國會一百二十席,由十二個政黨瓜分,政黨只要拿到一.五%選票,就可以進入國會。因此,少數團體在國會也有代言人。
跟台灣立法院一樣,以色列國會也有密室協商,但不同的是,重要交易則由政黨律師出面談,確保「不翻盤」。政黨之間不論怎麼吵架、怎麼杯葛,最後還是照國會投票表決結果執行。
今年三月,國會即將表決兵役法修正案、強制極端正統猶太教徒(哈瑞迪,Haradi)當兵,三十幾萬頭戴大黑帽、綁兩條辮子、留著大鬍子的哈瑞迪包圍耶路撒冷抗議,幾乎癱瘓全城。隔天,法案還是以六十七比一的懸殊比例通過。
而且國會自律委員會也會行使職權,維持議會尊嚴。曾有個例子,就是讓因情緒激動,向別的議員潑水的委員,立刻停權。
台灣選舉常用的口號「安定」,據說有助凝聚共識、提升志氣,但以色列人對這兩個字卻很陌生。他們很習慣政黨輪替。
建國至今六十六年,從來沒有一個政黨拿下過半席次,必須不斷籌組聯合政府,總理、閣員換來換去。大黨小黨公開「分配部長」,哪些黨哪些人要做什麼官,選民一清二楚。以色列政治像走馬燈,跟猶太人天性好辯有關。
猶太人常說,兩個猶太人有三個意見,即使在科學期刊獲得證明的理論,他們也要挑戰。走進台北市信義區國貿大樓以色列駐台代表處,經過安檢,隨身背包還是被扣在安全官那裡,紙、筆都不能帶進去。
八百萬個總理的罵聲
空著手來採訪駐台代表何璽夢。何璽夢六歲跟媽媽從拉脫維亞回以色列,是個典型猶太人,精力充沛、一心多用,可以同時做好件事。
聊到以色列政治,她連珠砲似地,根本停不下來。以國八百萬人,每個人對政治都有意見,所以,以色列「有八百萬個總理」。不管誰來做總理,都一定會被罵慘。
李為(化名)是台灣唯一一個開封猶太人,家住高雄,曾回歸以色列生活五年多。他分析,以色列人溝通方式很直接、粗魯,「他們不會不好意思,不會害羞。只要不得罪上帝就好,得罪人沒關係。」
多黨政治之外,以色列建國六十六年,來自五湖四海的「新移民」們,更是矛盾的總和。以國政府在建國之初,到天涯海角尋找並說服猶太人回國定居,一下飛機就給公民身分。李為的父親和台灣人一模一樣的長相,八○年代回河南開封探親,在當地碰到以色列猶太人辦事處(Jewish Agency)人員,竟也問他要不要移民回以色列。
廣納全球猶太人(以母親是否為猶太人認定),以色列人口從一九四八年的六十萬人,快速膨脹到現在八百多萬。今天,以色列公民有將近一半在海外出生,來自七十幾個國家。他們擁有雙重國籍,很多人剛到以色列時,根本不會說希伯來文。
以國公民中,更有將近兩成的「宿敵」阿拉伯人,以及一成多不當兵、不繳稅的傳統教義派哈瑞迪。這些人各有各的母語、信仰、意識型態,照理來說,以色列應該是一盤散沙。事實是,以色列對內分歧,對外卻是一個超團結的競爭實體。
六月一日,以色列國會。中研院長翁啟惠從裴瑞茲總統手上,接下沃爾夫化學獎,成為第一個獲獎的台灣人。翁啟惠去過以色列好幾次,他體會,以色列很多紛爭,但對外非常團結,值得台灣學習。
李遠哲好友、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切哈諾沃(Aaron Ciechanover)平常喜歡開玩笑,六十七歲的人了,大剌剌公開表態,他討厭現在的右派政府。但一談到國家,他一腔熱血自然流露。
以他的學術成就,到任何國家(噢,除了阿拉伯國家)都受到禮遇,「但我只有一本以色列護照,我很驕傲。」「以色列是我的一切,我只想住在這裡。猶太人一直被迫害,我父母從波蘭逃來,只有在這裡,我可以安全地走在街上。如果要我為國家而死,那就這樣吧!」切哈諾夫曾經為以色列打過許多戰役,刻骨理解「為國捐軀」是什麼意思。
上銀科技資深副總經理絲國一,對以色列人強烈的國家認同感,也有一次難忘體驗。二○一二年十一月,以國死敵哈瑪斯,從加薩走廊發射火箭炮到特拉維夫,絲國一當時正在拜訪客戶。
客戶辦公室一團亂,小孩跑來跑去,公司幹部被徵召去前線,每個人都很亢奮、很驕傲。危機解除後,軍方放他們回家,他們不願意走,還躺在海灘抗議:「我們要為以色列奮戰」。
危機激勵出的集體意識,刺激以色列一次次超越自己,突破極限。
以色列農業部長夏彌爾(Yair Shamir)比喻得貼切,猶太人就像逾越節吃的水煮蛋,煮愈久愈堅實。「如果沒有滾燙的熱水,雞蛋根本不會凝結。」
以色列並不是用口號要民眾團結愛國,而是靠千年不變的猶太傳統和無處不在的歷史感,把大家凝聚在一起。
葛瑞棻(Revital S. Golan)在美國長大,爸爸是第一代以色列人。十二年前,葛瑞棻到台灣創辦企管顧問公司,她的兒子在台灣出生。葛瑞棻堅持在家講希伯來文,每個星期五休息,在家鋪上白色桌巾、點白色蠟燭,守猶太安息日。
「猶太人很少,不保護傳統,一定會消失,」葛瑞棻每年把小孩送回以色列參加夏令營,她自認,自己的工作,是「行銷以色列」。
共同記憶 凝聚志氣
歷史意識,更是凝聚內部向心力的重要力量。
何璽夢透露,以色列希望用人民用「腳」愛國,各級學校每年都會安排學生去以色列各地,到現場實地學習國家歷史。她就曾經爬過好幾次四百多公尺高的土丘馬薩達(Masada),親身感受當年猶太人寧死捍衛家園的氣魄。
在以色列,最常用來裝飾牆面的是老照片,機場、學校、商業旅館往往陳列大幅黑白照片,時時刻刻提醒,「我們是這樣走過來的」。就拿民間智庫Reut來說,位在特拉維夫的辦公室,一進門就看到一大張以色列國父本古里昂右手貼著額頭、頗傷腦筋的照片。狹窄的辦公室走道,兩邊掛滿以色列各時期黑白照。
創辦人格林斯坦十五年前在以色列人戲稱「水族館」的總理辦公室工作,參與政府多項重要談判。他告訴《天下》記者,猶太人「既彈性又僵固」(Flexigidity)的特質,是以色列成功的關鍵。
猶太人一方面很會走捷徑、彈性應變,一方面又很固執歷史和猶太傳統不能改變。兩種特質看似矛盾,又完美結合。
「我們處在一個特殊的歷史時刻,團結已經在我們的基因裡,」曾經擔任以國基礎建設部長、科學暨科技部長的桑博格(Eliezer Sandberg)表示。
以色列人暱稱他「莫迪」(Moodi),莫迪父親是大屠殺倖存者,小時候躲在穀倉的麥草堆裡,和納粹軍人刺刀擦肩而過,父親從來沒有想過自己能夠長大、回到以色列,更沒想過,自己有一天能到國會看著兒子宣誓就任部長。
「我們住在上帝的應許之地,每天都感謝,以色列的存在是個奇蹟,」莫迪家客廳整片落地窗,可以看到海法美麗的地中海,他在這裡躲過好幾次敘利亞射來的砲火。
不完美的家,還是家。
猶太人很珍惜這塊土地,他們兩千多年在世界各地流浪,沒有放棄盼望,終於回到祖先亞伯拉罕的家。
對他們來說,以色列是有缺陷的天堂,物價比倫敦貴,貧富差距比美國嚴重。二○一一年底,五%的人口走上街頭,抗議高物價、高房價。但是,天堂再不完美,畢竟還是天堂。
離散千年的民族歷史猶太人為信念而戰
耶路撒冷,三教聖地,兩國首都,所有的歷史紛沓,就以此為核心,註定了理不清的糾結。猶太教、基督教以及伊斯蘭教共同信仰的始祖──亞伯拉罕,應上帝之命來到應許之地。
耶穌在此受難、復活、升天;穆罕默德在此登上七重天,會見先知。聖地卻沒有受到多大庇護,有的只是烽火不斷。
歷經大衛王統一十二部族,建立以色列王國,而後分裂,遭亞述人及巴比倫人所滅,猶太人離開應許之地,從此顛沛流離。沒有統一的土地、法令,甚至不再說同樣的語言,散居各地的猶太人,圍繞著堅定信仰,遵守戒律、習俗,乃至飲食規範。
強烈的自我認同,使猶太人成為永遠的異教徒與外邦者。他們受到歧視愈多就愈努力,獲得成功愈多,就招來更多迫害。
希特勒視猶太人為污染血統的人種、邪惡的化身,以維護血統為由,發動大屠殺,二戰時,六百萬人被送到集中營殺害。
十九世紀末維也納記者赫茨爾發起猶太復國運動,「要改變悲慘命運,只有建立一個屬於自己的國家。」回歸上帝應許之地。
受大屠殺影響,復國運動獲得愈來愈多國際支持。聯合國決議,將巴勒斯坦地區絕大部份劃給猶太人,巴勒斯坦只剩下一半不到。猶太人建國了,世居多代的阿拉伯人反成了流浪者。
一九四八年以色列建國隔天,阿拉伯聯軍攻打以色列。最後,以色列獲勝,佔領了巴勒斯坦八成的土地。
一九六七年,以色列更先發制人,發起六日戰爭,完全佔領巴勒斯坦,儘管聯合國數次要求撤軍,以色列仍有計劃地將人口移入,大量興建猶太屯墾區,經濟封鎖巴勒斯坦,迫其離開。
幾十年過去了,以巴兩國的國界仍然模糊。受害人與加害人身分輪替,唯一清楚不變的是爭端對立。流奶與蜜,帶給亞伯拉罕子孫的祝福,不是永保安康,而是不斷地戰鬥,然後不斷地前進。(陳竫詒)
你所不知道的以色列
1.以色列是全球唯一以猶太人為主的國家。但千年的流亡、混血,使其成為「非單一民族國家」,無法憑外表判別誰是猶太人,衣索比亞的黑人都可能是猶太人。
2.以色列唯一的河 - 約旦河,全長250公里,流入世界最深、最鹹的鹹水湖 - 死海。
3.全世界的猶太人約1400萬人,約佔總人口的0.2%。其中八成集中在美國和以色列,美國約570萬人,以色列560萬人。
4.以色列建國至今,外來移民達310萬,來自70多國,其中前蘇聯國家最多,佔了四成。
5.以色列每百萬人創業數,達375人,世界第一;美國只有190人。
6.以色列特拉維夫是全球四大鑽石切割中心之一,佔貨品出口達27%。
7.以色列120席國會議員,來自12個政黨,意見紛歧。最後皆投票解決。
8.以色列貧富差距大,貧窮人口逾兩成,是其隱憂。
9. 《Forbes》富豪榜,猶太人就佔了一成,共165人入榜。其中,最有錢的是甲骨文的CEO艾利森,身價480億美元,全球第五大富豪。
10.全球最有影響力的猶太人是美國財政部長傑克.盧,第二名是美國聯準會主席葉倫。
11.四分之一世紀以來,美國聯準會主席從葛林斯潘、柏南克,到現今的葉倫都是猶太人。
12.1901~2010年,共181個猶太人得到諾貝爾獎,佔總得獎人數22%。
13.Google兩位創辦人佩吉、布林,以及臉書創辦人祖克柏、營運長桑德伯格也是猶太人。
14.所謂的猶太人,是指由猶太母親所生下的子女,或皈依正統猶太教的人。
15.從週日起算第七天是猶太人的「安息日」。猶太曆是依照月亮的運行而定,兩天日落之間的時間,被記做一天。因此,安息日是從週五的日落到週六的日落為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