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6/24

三大名模 尾牙全裸獻身(限)

尾牙三大"名模",全裸唯美寫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v
v
v 
 
描述: cid:maiio@451665CEF62C4EE4A131286835E08B8B
 
描述: cid:maiio@E564209FDFA443BF9242F3158A206A51
 
描述: cid:maiio@A9A5BEEB356948E38161F3ED950F3FE2
  
 
沒騙您ㄚ!......


確實有全裸呀...  

蛀牙 : 捨棄傳統的挖補方式,改為刺激牙齒自行重新生長 預計三年後普遍化

蛀牙 : 捨棄傳統的挖補方式,改為刺激牙齒自行重新生長 預計三年後普遍化

新的蛀牙療法即將讓填補材料成為歷史
科學家已經研發出全新的無痛補牙術,
讓治療蛀牙不再是挖挖補補,還要挨麻醉針的苦差事。
倫敦國王學院發展出一套全新的牙齒重建技術。
該技術捨棄傳統的挖補方式,而是刺激牙齒自行重新生長。
傳統的蛀牙治療是用電鑽清除壞死的部分,
再用汞合金、複合樹脂等材料進行填補。
新療法牙齒再礦化電流加速術(英文縮寫:EAER)是將人體內原有的鈣質和磷酸鹽加速轉移到受損的部位,進而達到修復的效果。

新療法分成兩個步驟。
.首先牙醫師會清除已經蛀掉的法瑯質。
.利用微弱的電流將礦物質搬到需要修復的部份。
這項技術將在三年內普及。國王學院牙科研究院的耐吉爾皮特斯教授表示:
我們時下治療牙齒的方式並不理想。
當患者接受填補術治療之後,就會進入挖挖補補的惡性循環;
最後連填補術也於事無補。新的療法不但能以更溫和的方式對待患者的牙齒,
它還是目前經濟效益最高的做法。
因為它除了能治療蛀牙之外,還能延伸成牙齒美白療程。
 
http://www.theguardian.com/society/2014/jun/16/fillings-dentists-tooth-decay-treatment



No more fillings as dentists reveal new tooth decay treatment


Dentist
The new treatment, Electrically Accelerated and Enhanced Remineralisation (EAER), could be available within three years. Photograph: Hermes Morrison 2/Alamy
Scientists have developed a new pain-free filling that allows cavities to be repaired without drilling or injections.
The tooth-rebuilding technique developed at King's College London does away with fillings and instead encourages teeth to repair themselves.
Tooth decay is normally removed by drilling, after which the cavity is filled with a material such as amalgam or composite resin.
The new treatment, called Electrically Accelerated and Enhanced Remineralisation (EAER), accelerates the natural movement of calcium and phosphate minerals into the damaged tooth.
A two-step process first prepares the damaged area of enamel, then uses a tiny electric current to push minerals into the repair site. It could be available within three years.
Professor Nigel Pitts, from King's College London's Dental Institute, said: "The way we treat teeth today is not ideal. When we repair a tooth by putting in a filling, that tooth enters a cycle of drilling and refilling as, ultimately, each 'repair' fails.
"Not only is our device kinder to the patient and better for their teeth, but it's expected to be at least as cost-effective as current dental treatments. Along with fighting tooth decay, our device can also be used to whiten teeth."
A spinout company, Reminova, has been set up to commercialise the research. Based in Perth, Scotland, it is in the process of seeking private investment to develop EAER.
The company is the first to emerge from the King's College London Dental Innovation and Translation Centre, which was set up in January to take novel technologies and turn them into new products and practices.
King's College is a participant in MedCity, a project launched by the London mayor, Boris Johnson, to promote entrepreneurship in the London-Oxford-Cambridge life sciences "golden triangle".
The chairman of MedCity, Kit Malthouse, said: "It's brilliant to see the really creative research taking place at King's making its way out of the lab so quickly and being turned into a new device that has the potential to make a real difference to the dental health and patient experience of people with tooth decay."


2014/6/20

德式閱讀的力量 - 一種習慣改變一個民族

【德式閱讀的力量】一種習慣改變一個民族


德國是個極度無聊的國家,你看不到10點還有人在飯店裡吃的鑼鼓喧天的,你也很難每天見到人們興高采烈的街頭狂歡,年輕人也並不經常聚在一起在KTV通宵夜唱,整個德國給人的感覺就是一種安靜的氣息,在這裡人們無聊的只能看書了。。。所以這個無聊的國家出了很多的哲學家、思想家、作家和詩人。。。也因為讀書才變得民富國強,這一切都與德式閱讀息息有關。
德式閱讀
到底什麼是德式閱讀,可以總結概括為、讀書習慣、讀書氛圍、讀書設施。或是您也可以理解成一種德國特有的讀書文化。當讀書成為一種全民文化的時候,民富國強就不再遙不可及。
先來看一些數據調查,告訴你德國人讀書狀況:有91%的德國人在過去一年中至少讀過一本書。其中,23%的人年閱讀量在9到18本之間;25%的人年閱讀量超過18本,大致相當於每三週讀完一本書。書也成為了朋友之間最受歡迎的禮品。
70%的德國人喜愛讀書,一半以上的人定期買書,三分之一的人幾乎每天讀書。值得一提的是,在所有年齡段的人群中,30歲以下的年輕人讀書熱情最高。對於德國年輕人來講,讀書就和他們的啤酒一樣讓人喜愛。
14歲以上的德國人中,69%每周至少看書一次;36%以上的人認為自己“經常”看書;22%的人看“很多”書;16%的人則有每日閱讀的習慣,屬閱讀頻繁者。
8000多萬的德國人擁有全球第二大圖書市場,年市場銷售總額達96億歐元。德國年出版新書9萬餘種,平均每萬人11.5種。德國還是全世界人均書店密度最高的國家,平均每1.7萬人就有一家書店。
德國的讀書文化
讀書習慣:在德國隨處可以看到正在閱讀的人,車站、咖啡館和草坪,這不僅局限於校園,而是任何場所,似乎每個人的背包裡都有一兩本書,只要一有時間,他們就拿出來讀讀。

如果你在德國生活,你一定知道這裡的圖書是多麼昂貴,就拿2012年的一本暢銷小說《Er ist wieder da》為列,約在19.9歐(約830元台幣)。也正因為德國人喜歡閱讀,德國亞馬遜圖書和閱讀器kindle,一直銷量不錯。

但德國人更喜歡紙質圖書,有兩點原因:1是喜歡紙質圖書拿在手上的感覺,更為傳統和真實;2是電子圖書價格並不比紙質圖書價格便宜很多。
他們還認為真正的閱讀源自於書,而非即時消息,他們更願意閱讀有價值的,即便是長篇大論的文章,而不是閱讀那些無用的、八卦的、沒有任何營養的花邊消息。
德國人更喜歡閱讀的是一些有深度、值得思考、震撼精神世界的文學作品,以2013年最受好評的6本書為例:《波比和流浪漢:一隻改變我生命的貓》; 《戰爭小孩打破沉默》;《漫漫自由路》;《病癒密碼:六分鐘病癒方法》;《百歲老人蹺家去》;《狐狸谷》。
讀書氣氛:讀書應該是除了足球之外的,幾乎全民都喜歡的一件事,無論男女老少,達到了平民閱讀,他們認為讀書可以鍛煉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他們主動學習和終身學習的想法,促使他們不斷的閱讀。
此外,德國人認為,閱讀關係國家未來,經常性大量的閱讀,能夠使青少年更好地掌握讀書技巧,迅速提高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所以除了家長和學校的督促,政府也把閱讀視為一項兒童啟蒙的社會工程。5年級的學生可以獲得一張贈券,免費在圖書館領取一本書。
德國的父母從孩子出生就開始培養他們對書籍的興趣。很多孩子人生的第一個玩具就是圖書。父母還會在每天睡前為他們讀書或和他們一起閱讀。德國的小學生每天上課時間並不多,通常中午或下午2點左右就放學了,而圖書館會在課餘時間為他們舉辦各種朗讀活動。中學時代老師會佈置主題性作業,需要學生大量閱讀材料書籍以便完成作業。
幾乎每一個德國家庭,都有書架,可能設在書房,也可能擺放於客廳,似乎成為了家裡的一件裝飾,但很多德國人的書架上的書,他們幾乎全部都閱讀過。德國每個家庭平均藏書近300冊,人均藏書一百多冊。他們認為,“一個家庭沒有書籍,等於一間房子沒有窗戶”。
讀書設施:德國有將近7700家的書店,書店工作人員則約為31000名,到處都可以見到書店,無論是市中心的大型圖書商店,還是車站的小型圖書店或報刊亭,如果你留意觀察,會在很多社區附近找到一個像電話亭一樣的小亭子,裡面放滿了二手圖書,這就是公益免費借書亭,你可以免費在這裡借到自己想要閱讀的圖書,或是可以把家裡看過的圖書放進來供他人閱讀,全憑自覺。
通常書店內部的環境都十分安靜、幽雅,很多大型書店內,或小型書店門口都有可以喝咖啡閱讀的地方,或是提供免費閱讀區,即便你沒錢購買,但只要你願意閱讀,你完全可以坐在這裡看上一整天,不會有人因為你只看不買而驅趕你的。
大型書店也經常會舉辦一些讀書會或朗誦會,來提倡人們閱讀,並喜歡上閱讀。這裡不會因為利潤原因只出售大量的暢銷書,也是會照顧到各個閱讀人群的需要。
如果你對讀書感興趣,同時喜歡找一些已經不再發行的圖書,可以到當地的跳蚤市場或是一些並沒有任何名氣的二手書店淘到一些不再發行或特別意義的圖書。
除了民眾的讀書設施外,每年德國法蘭克福和萊比錫都會舉辦書展,作為一種圖書文化和商業的交流平台,每年都會吸引來自全世界各大圖書出版商到這裡參展。
德國的圖書館
德國有1.4萬多個圖書館,藏書約1.29億冊。每個城市都有市立圖書館,區裡也有各自的圖書館,而且一定是建設在當地最繁華的地段。許多圖書館通過組織作家演講會、舉辦文化活動等,使自己更具吸引力。小鎮裡往往也有圖書館。沒有固定圖書館的鄉村則會定期有流動圖書館,方便居民借閱圖書。人們只要花約10歐元辦一張年卡,就可到圖書館自由借閱圖書。在公立圖書館,看書則是完全免費的。
不得不介紹的幾個德國圖書館,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國家圖書館,屬於非借閱圖書館,成立於1946年,設在萊茵河畔法蘭克福。承擔著從1913年以來所有德語出版書籍的保藏工作。
柏林國家圖書館,其歷史可追溯到1659年的前身德國皇家圖書館,以大約一千萬的藏書量成為德國最大的綜合性圖書館。
德國的烏爾姆威布林根修道院圖書館,建於18世紀,是德國南部最著名的洛可可式建築。以高雅的氣氛為文化活動提供使用場所,被譽為世界上最美麗的圖書館。

德國沃芬布托奧古斯特公爵圖書館,成立於1572年,是德國典藏、修繕古籍的國家級圖書館,古籍典藏的數量以及修繕維護的技術皆是歐洲之冠。
曼海姆伊斯蘭圖書館,是歐洲最大的伊斯蘭圖書館,擁有25000冊圖書,準備將藏有量擴增到10萬冊。
海德堡大學圖書館,是德國最古老大學的圖書館,藏書260萬冊,其中擁有6000多冊珍貴的手稿和古代印刷本,和極為珍貴的14世紀手本。世界頂級名校的圖書館排第5位。
除此之外德國各個高校的圖書館也是可圈可點,比如柏林洪堡大學圖書館被視為無法打盹的圖書館,德國柏林自由大學圖書館,彰顯了藝術氣息,德國科特巴斯大學圖書館更像是一個現代博物館,德累斯頓工業大學圖書館,則採用環保材料和自然採光系統,古典與現代相結合。如果有機會不妨把圖書館作為你旅遊途中的一道風景看一看。
讀書背後的故事
德國可以算是民富國強,背後一定是一種文化力量在推動著,那就是閱讀的力量;中國人發明了造書的紙,但喜歡閱讀的人越來越少。
我們在不斷感嘆德國製造、感嘆德國強勢維持歐元區的同時,卻沒有注意到,德國的大學和圖書館一定是落在當地最經典的建築並建在交通最方便的地段,也沒有注意到德國是世界人均比例最大的普通閱讀者群,更沒有注意到德國人對知識的尊重和閱讀的態度。
今天整個社會都表現的浮躁不安,在捷運上,大家忙著上Facebook,看八卦,埋頭於PTT,因為無法理性的篩選,接受了太多垃圾新聞和消息,看了太多腥煽色圖片,自然的在一個浮躁不安的環境,心靈和精神世界又多了一份敏感和惶恐。
就是因為資訊爆炸,我們養成了一種叫做“淺閱讀”式囫圇吞棗、不求甚解的快餐式閱讀方式和習慣,大家的閱讀量可能是在增加,但閱讀質量卻不一定能得到保證,我們又有多少人會在這個時代,真正的願意花時間和精力放在一本能夠淨化心靈,提升精神生活的書上呢?
我們是不是也可以在坐車的時候放下手機,拿上一本書讀一讀;我們是不是也可以不再被浮躁纏身,清心寡欲的讀一本書;我們是不是也可以不再以所謂的“淺閱讀”為榮,而花時間去讀一本真正的好書。
網上看到有一張圖名為“德國玻璃牆圖書館”的照片,有誰知道這個圖書館到底在哪嗎?

2014/6/18

娶了個洋媳婦,全家人生活巨變

娶了個洋媳婦,全家人生活巨變

小孫子Toby已經3歲了。在美國待了三個月,洋媳婦Susan教育孩子的方法,令我這個中國婆婆大開眼界。
每天早上,Toby醒來後,Susan把早餐往餐桌上一放,就自顧自地忙去了。Toby會自己爬上凳子,喝牛奶,吃麵包片。吃飽後,他回自己的房間,在衣櫃裡找衣服、鞋子,再自己穿上。畢竟Toby只有3歲,還搞不清楚襪子的正反面,分不清鞋子的左右腳。
有一次Toby又把褲子穿反了,我趕緊上前想幫他換,卻被Susan制止了。她說,如果他覺得不舒服,會自己脫下來,重新穿好;如果他沒覺得有什麽不舒服,那就隨他的便。那一整天,Toby反穿著褲子跑來跑去,Susan像沒看見一樣。
又一次,Toby出去和鄰居家的小朋友玩,沒多大會就氣喘吁吁地跑回家,對Susan說:「媽媽,Lily說我的褲子穿反了,真的嗎」?Lily是鄰居家的小姑娘,今年5歲。
Susan笑著說:「是的,你要不要換回來」?
Toby,自己脫下褲子,仔細看了看,重新穿上了。
從那以後,Toby再也沒穿反過褲子。
我不禁想起,我的外孫女五、六歲時還不會用筷子,上小學時不會繫鞋帶。如今在讀初中要寄宿的她,每個周末都要帶回家一大堆髒衣服呢。
RULE ONE:不吃就餓著
一天中午,Toby鬧情緒,不肯吃飯。Susan說了他幾句,憤怒的小Toby一把將盤子推到了地上,盤子裡的食物灑了一地。Susan看著Toby,認真地說:「看來你確實不想吃飯!記住,從現在到明天早上,你什麽都不能吃」。Toby點點頭,堅定地回答:「Yes」!我在心裏暗笑,這母子倆,還都挺倔!
下午,Susan和我商量,晚上由我做中國菜。我心領神會,Toby特別愛吃中國菜,一定是Susan覺得Toby中午沒好好吃飯,想讓他晚上多吃點兒。
那天晚上我施展廚藝,做了Toby最愛吃的糖醋里脊、油悶大蝦,還用意大利麵做了中國式的涼麵。Toby最喜歡吃那種涼麵,小小的人可以吃滿滿一大盤。開始吃晚飯了,Toby歡天喜地地爬上凳子。Susan卻走過來,拿走了他的盤子和刀叉,說:「我們已經約好了,今天你不能吃飯,你自己也答應了的」。Toby看著面容嚴肅的媽媽,「哇~」地一聲哭了起來,邊哭邊說:「媽媽,我餓,我要吃飯」。「不行,說過的話要算數」。Susan毫不心軟。我心疼了,想替Toby求情,說點好話,卻見兒子對我使眼色。想起我剛到美國時,兒子就跟我說,在美國,父母教育孩子時,別人千萬不要插手,即使是長輩也不例外。無奈,我只好保持沈默。
那頓飯,從始至終,可憐的小Toby一直坐在玩具車裡,眼巴巴地看著我們三個大人狼吞虎咽。我這才明白Susan讓我做中餐的真正用意。
我相信,下一次,Toby想發脾氣扔飯碗時,一定會想起自己餓著肚子看爸爸媽媽和奶奶享用美食的經歷。餓著肚子的滋味不好受,況且還是面對自己最喜愛的食物。
臨睡前,我和Susan一起去向Toby說晚安。
Toby小心翼翼地問:「媽媽,我很餓,現在我能吃中國麵嗎」?
Susan微笑著搖搖頭,堅決地說:「不」!
Toby嘆了口氣,又問:「那等我睡完覺睜開眼睛時,可以吃嗎」?
「當然可以。」Susan溫柔地回答。
Toby甜甜地笑了。
大部分情況下,Toby吃飯都很積極,他不想因為「罷吃」而錯過食物,再受餓肚子的苦。每當看到Toby埋頭大口大口地吃飯,嘴上臉上粘的都是食物時,我就想起外孫女。她像Toby這麽大時,為了哄她吃飯,幾個大人端著飯碗跟在她屁股後面跑,她還不買賬,還要談條件:吃完這碗買一個玩具,再吃一碗買一個玩具……

RULE TWO、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有一天,我們帶Toby去公園玩。很快,Toby就和兩個女孩兒玩起了廚房遊戲。塑膠小鍋、小鏟子、小盤子、小碗擺了一地。忽然,淘氣的Toby拿起小鍋,使勁在一個女孩兒頭上敲了一下,女孩兒楞了一下,放聲大哭。另一個女孩兒年紀更小一些,見此情形,也被嚇得大哭起來。大概Toby沒想到會有這麽嚴重的後果,站在一旁,楞住了。
Susan走上前,問清了事情的來去脈後,她一聲不吭,拿起小鍋,使勁敲到Toby的頭上,Toby沒防備,一下子跌坐在草地上,哇哇大哭起來。
SusanToby:「疼嗎?下次還這樣嗎」?
Toby一邊哭,一邊拼命搖頭。
我相信他以後再也不會這麽做了。

RULE THREE、建立社交能力
Toby的舅舅送了他一輛淺藍色的小自行車,Toby非常喜歡,當成寶貝,不許別人碰。臨居小姑娘LilyToby的好朋友,央求Toby好幾次,要騎他的小車,Toby都沒答應。
一次,幾個孩子一起玩時,LilyToby不注意,偷偷騎上小車,揚長而去。Toby發現後,氣憤地跑來向Susan告狀。Susan正和幾個孩子的母親一起聊天喝咖啡,便微笑著說:「你們的事情自己解決,媽媽可管不了」。Toby無奈地走了。
過了一小會兒,Lily騎著小車回來了。Toby看到Lily,一把將她推倒在地,搶過了小車。Lily坐在地上大哭起來。Susan抱起Lily,安撫了她一會兒。很快,Lily就和別的小朋友興高采烈地玩了起來。
Toby自己騎了會兒車,覺得有些無聊,看到那幾個孩子玩得那麽高興,他想加入,又覺得有些不好意思。他蹭到Susan身邊,嘟囔道:「媽媽,我想跟Lily他們一起玩」。
Susan不動聲色地說:「那你自己去找他們啦」!
「媽媽,你陪我一起去」。Toby懇求道。
「那可不行,剛才是你把Lily弄哭的,現在你又想和大家玩,就得自己去解決問題」。
Toby騎著小車慢慢靠近Lily,快到她身邊時,又掉頭回來。來回好幾次,不知道從什麽時候開始,TobyLily又笑逐顏開,鬧成了一團。
RULE FOUR、管教孩子是父母的事
Susan的父母住在加利福尼亞州,聽說我來了,兩人開車來探望我們。家裡來了客人,Toby很興奮,跑上跑下地亂竄。他把玩沙子用的小桶裝滿了水,提著小桶在屋裡四處轉悠。Susan警告了她好幾次,不要把水灑到地板上,Toby置若罔聞。最後,Toby還是把水桶弄倒了,水灑了一地。興奮的小Toby不覺得自己做錯了事,還得意地光著腳丫踩水玩,把褲子全弄濕了。我連忙找出拖把準備拖地。Susan從我手中搶過拖把交給Toby,對他說:「把地拖乾,把濕衣服脫下來,自己洗乾凈」。Toby不願意,又哭又鬧。
Susan二話不說,直接把他拉到貯藏室,關了禁閉。聽到Toby在裡面發出驚天動地的哭喊,我心疼壞了,想進去把他抱出來。Toby的外婆卻攔住我,說:「這是Susan的事」。
過了一會兒,Toby不哭了,他在貯藏裡大大聲喊:「媽媽,我錯了」。
Susan站在門外,問:「那你知道該怎麽做了嗎」?「我知道」。
Susan打開門,Toby從貯藏室走出來,臉上還掛著兩行淚珠。他拿起有他兩個高的拖把吃力地把地上的水拖乾凈。然後,他脫下褲子,拎在手上,光著屁股走進洗手間,稀里嘩啦地洗起衣服來。
Toby的外公外婆看著表情驚異的我,意味深長地笑了。這件事讓我感觸頗深。在很多中國家庭,父母管教孩子時,常常會引起「世界大戰」,往往是外婆外公護,爺爺奶奶攔,夫妻吵架,雞飛狗跳。
後來,我和Toby的外公外婆聊天時,提到這件事,Toby的外公說了一段話,讓我印象深刻。
他說,孩子是父母的孩子,首先要尊重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方式。孩子雖然小,卻是天生的外交家,當他看到家庭成員之間出現分歧時,他會很聰明地鑽空子。這不僅對改善他的行為毫無益處,反而會導致問題越來越嚴重,甚至帶來更多別的問題。
而且,家庭成員之間發生衝突,不和諧的家庭氛圍會帶給孩子更多的不安全感,對孩子的心理發展產生不利影響。所以,無論是父輩與祖輩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發生分歧,還是夫妻兩人的教育觀念有差異,都不能在孩子面前發生衝突。
Toby的外公外婆在家裡住了一周,準備回加利福尼亞了。臨走前兩天,Toby的外公鄭重地問女兒:「Toby想要一輛玩具挖掘機,我可以買給他嗎」?
Susan想想,說:「你們這次已經送給他一雙旱冰鞋作為禮物了,到聖誕節時,再買玩具挖掘機當禮物送給他吧」!
我不知道Toby的外公是怎麽告訴小家伙的,後來我帶Toby去超市,他指著玩具挖掘機說:「外公說,聖誕節時,給我買這個當禮物」。語氣裡滿是欣喜和期待。
雖然SusanToby如此嚴格,Toby卻對媽媽愛得不得了。他在外面玩時,會採集一些好看的小花或者他認為漂亮的葉子,鄭重其事地送給媽媽;別人送給他禮物,他會叫媽媽和他一起拆開;有什麽好吃的,也總要留一半給媽媽。
想到很多中國孩子對父母的漠視與冷淡,我不得不佩服我的洋媳婦。在我看來,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美國媽媽有很多值得中國媽媽學習的地方。如果你的孩子還小,你還有機會,快去把這篇文章念給長輩們聽!留著慢慢學吧